莠去津BSA和OVA抗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莠去津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其残留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建立高效灵敏的免疫检测方法对莠去津残留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而人工抗原的制备是开发免疫分析方法的关键前提。本研究聚焦莠去津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的偶联抗原制备工艺,并系统评价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在抗原制备过程中,首先通过羧基化反应对莠去津分子进行结构修饰,引入活性羧基基团。随后采用碳二亚胺法将修饰后的莠去津半抗原分别与BSA和OVA载体蛋白偶联,BSA偶联物作为免疫原,OVA偶联物作为包被原。通过紫外扫描和SDS-PAGE电泳验证,偶联物的最大吸收峰发生明显偏移,且分子量显著增大,证实偶联成功。计算得到BSA偶联物的结合比为12:1,OVA偶联物为8:1,符合免疫检测要求。
在应用研究方面,将制备的BSA偶联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四次免疫后获得高效价抗血清。间接ELISA测定显示抗血清效价达1:51200,表明人工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通过竞争抑制实验验证,抗血清对游离莠去津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6 ng/mL,与相似结构的扑草净交叉反应率小于5%,显示抗体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基于该抗原体系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对水样和土壤样本的检测限分别达到0.15 ng/mL和0.38 ng/g。
与传统色谱检测方法相比,基于莠去津人工抗原的免疫分析法展现出显著优势。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单个样本检测时间仅需1.5小时,且可实现批量样本的高通量筛查。在实际样本检测中,加标回收率稳定在85%-110%之间,变异系数小于10%,满足农残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研究还发现,OVA包被原的最佳工作浓度为2.5 μg/mL,此时能获得理想的检测信噪比。
莠去津BSA和OVA抗原的成功制备为三嗪类除草剂免疫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实验数据证实,该抗原体系诱导产生的抗体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所建立的ELISA方法灵敏度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偶联工艺,探索抗原在胶体金试纸条等快速检测设备中的应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更便捷的技术手段。该研究成果对农药残留免疫检测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内容取材网络,仅供参考】